位于湘赣边界的浏阳市,青山绿水间,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有千年名士的文化流韵,有谭嗣同等近代才俊的正气,有“将军”之乡的雄风,有 “花炮之乡”的美誉,更有“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县”等荣称,也有因地域原因,产生的经济梗阻与隔绝的贫穷。
多年来,许多人怀揣初心,在扶贫脱困路上奋力前行。
邹冰邹波两兄弟扶贫之事,就是这扶贫路上的一个缩影。
一、特殊的临终遗嘱
“邹书记,周嗲不行了,非要见你一面。”2019年11月22日,正在浏阳市驻普迹镇开会的五丰村第一书记邹冰,手机里传来扶贫专干阳露急促的声音。
阳露本是五丰村人。2010年,她母亲付云珍罹患癌症,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阳露的父亲原在非洲打工,为了照顾妻子不得不回来。手术费、治疗费流水般付出,债务如山压在全家人头上。
生计陷入困境,正读初中的阳露想到了退学。生命垂危的母亲似乎察觉到什么,临终还拉着她的手叮嘱:“好好读书,好好活着。”
帮扶政策缓解了阳露家的困境。减免了她母亲治病的医疗费、住院费等绝大部分费用,阳露姐妹俩的学业也在社会的关爱下顺利结业。她父亲由扶贫办资助办起养鸡场,家庭逐步走出困境。而阳露,通过邹冰的悉心引导,从一个胆小怕事,性格木纳的女孩脱胎换骨,成为浏阳市所属区域首位土生土长的扶贫专干。
阳露知道邹冰今天在镇上参加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不是紧急情况不会贸然打电话的。
她说的“周嗲”本名周明泰。是五丰村兰竹组人,食道癌晚期。
也就是说,现在周明泰生命垂危,急着见他最后一面。
邹冰立即请假出发。
汽车急速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往事一幕幕从邹冰眼前闪过。
“搞什么搞?堂客(妻子)一年到头住院的时间比在家里多,欠的债压得我喘不过气,这日子怎么过?”2018年4月底,邹冰第一次登门就被周明泰用当地土话一顿吼。
时年72岁的周明泰妻子患尿毒症,每个星期都需做两次化疗,高额的治疗费让全家人喘不过气,女儿外嫁。儿子长期在云南打工。尽管有政策补贴及医药费减免,可他家的债务就如一个无底洞。
周明泰越来越颓废,性格也越来越古怪,不与周边邻居往来。
邹冰曾行医多年,清楚周明泰愤世嫉俗的心态与长期的生活压抑有关。
贫穷的窟窿用钱是填不满的,必须想办法引导陷入窟窿的人自己爬上来。
“我理解你心里的苦闷。你这么多年都挺过来,真是不容易。”面对周明泰一次次的冷漠抗拒,邹冰始终保持耐心:“你再努力试试做点其他,说不定希望就来了。”
周明泰去菜园,邹冰也跟着除草浇菜,周明泰去田里,邹冰也跟着荷锄播种,劝说与开导随着时间发酵。
终于有一天,周明泰同意搞蔬菜种植。
这一天,邹冰感觉像过节,特地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传递着自己的欢欣。
菜种送来了;种子发芽了;蔬菜遭遇虫害,请技术员来现场指导。
蔬菜要收割了。邹冰东奔西跑,协调联系了浏阳市的几个单位食堂,购买周明泰的蔬菜。
邹冰成了周明泰的免费司机,无论刮风下雨,自己开着车,市里村里来回跑,帮助周明泰运送蔬菜。最多时候一次四百多斤,车厢座位全部塞满。
随着收入的增加,周明泰脸上有了笑容。遇到邹冰就要拉到家里坐,泡上自己不舍得喝的谷雨茶,有什么心里话也找邹冰讲。那段日子,邹冰从心里为他高兴。
谁料,好景不长。周明泰体检查出食道癌。
他是家里的主心骨,不能倒。
邹冰联系好友为周明泰动手术。住院期间,邹冰跑上跑下。通过网络为他发起义捐1万元,跑对口部门申报减免了他大部分医疗费。周明泰出院后,邹冰又三天两头自掏腰包给他买牛奶、蛋白粉等营养品。帮他联系老中医调理身体。
周明泰对邹冰的信赖与依赖与日俱增。每天不见面就有电话。
邹冰把他视作自己的长辈,竭尽所能满足他的要求。
可造化弄人。周明泰还是要走了。
等邹冰急匆匆赶到,周明泰已呼吸急促,床边的痰盂里吐了许多带血的浓痰。
见到邹冰,周明泰眼睛一亮,枯瘦的双手抓住邹冰,吃力的说:“请……请照顾好我堂客,喊我女……回……回来。”
“放心吧,周嗲,我会尽力的。”邹冰紧握他的双手,恨不能把生的能量传递给他。
听了邹冰的回答,周明泰似乎卸下了包袱,呼出了人生最后一口气。
二、治穷先治心
去五丰村白毛尖小区桎木组的路可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开车从村部出发,约二十分钟的路程,绕过一山又一山。
邹冰介绍:“白毛尖小区是乡邻村中海拔最高的。这里之前都是自然山道,人外出只能靠步行。当地有首歌谣:‘嫁女莫嫁白毛尖,脚踏山峰头顶天。送牛下山拄拐杖,一筐红薯吃半年。’”
2006年,村上通过自筹拓宽了几公里,2009年进行了一次平整,都被暴雨冲垮。2016年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投入几百万,2019年这条主干道全部拉通硬化。
顺村道往南走拐入山坳,就是黎思明的家。
时年58岁的黎思明,年轻时在外跑工地,做临时工,有多少花多少,染上酒瘾,直到40岁才结婚生子。妻子患有精神病,母亲身体本就不好,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一人身上,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加上长期好酒贪杯,得了肝硬化,他干脆“破罐子破摔”。一天到晚除了喝酒就是睡觉,什么都不干。用他的话说:“反正有国家兜底,不会让人饿死。”
贫穷成为他“等、靠、要”的招牌。手机停机了,他找扶贫干部,要求帮他交话费;家里没炒菜的油了,他给村部打电话:“喂,我家冒油了,赶快送一壶来。”
邹冰入驻五丰村后,反复上门做黎思明的工作,要他养鸡增加收入,他推脱:“我冒场地。”劝他养羊,他回答:“太麻烦。”
2019年4月,邹冰陪同镇上干部走访贫困户,来到他家已是上午11点,他还醉卧在床,一行人在他房门外敲门十多分钟,他都不予理睬。邻居们说他是“烂泥巴糊不上墙”。“想帮他脱贫,猴年马月。”
“贫困是种病。治病先治心。”
邹冰留意到黎思明对儿子特别在意。他儿子10岁,学习成绩好,经常获得奖状。黎思明把奖状一张张整整齐齐贴在堂屋正面墙上。
一次走访时,邹冰有意说:“你有个好崽。聪明懂事。”
“是的,每学期都得奖状。”说到儿子,黎思明一脸得意。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邹冰话锋一转:“你想想,你再这样过日子,他会不会也跟着学?难道你想儿子一辈子像你?”
邹冰的话,触动了黎思明心底柔软。
不久,五丰村召开贫困户大会,黎思明主动上台发言:“以前,我离不开酒。从今天起,我坚决戒酒,请大家监督。”黎思明突如其来的态度出乎大家意料,会场顷刻安静下来,随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邹冰趁机在会上宣布:“今天在座的都是老黎的见证人,也是他的监督者。我们相信,他一定会言而有信,努力脱贫致富。”
打铁趁热。邹冰与村委会结合黎思明的情况,研究脱贫思路。
黎思明从试试干到甩开干。
黎思明自家有一片竹林。邹冰通过林业部门联系到一家竹子加工企业,以每吨400元价格收购。不到3个月时间,黎思明就从竹林赚了四千多元。2019年5月,村上启动产业扶贫项目,黎思明申领了100只土鸡。搭鸡棚,建围栏,他越干越来劲。
我见到黎思明时,他正在竹林里锯竹子,瘦瘦的身上已是汗流侠背。他手握钢锯来回拉扯,“哗啦——”,一根冲天竹子倒下,掠动一片翠绿。他三下五去二砍掉枝丫,笑着说:“一根竹子平均买4元钱,今年估计可以上万元。”
回家的路上,黎思明告诉我,他养的鸡都是扶贫队办理小额信贷扶持,没利息。村上还关照他捡垃圾,一年薪金8千多元。每个月还有几百元医保补助,孩子读书是助学金。
“今年,家里还安了自来水、热水器,都是扶贫队出的钱。”黎思明笑声爽朗:“今年养鸡大约赚1万元。鸡蛋也买了几千元,粮食自己种的吃不完。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三、转换
普迹镇五丰村是浏阳市省级贫困村。这里地广人稀,位于偏僻山区。
邹冰2018年4月14日受命入驻普迹镇五丰村任第一书记。
之前,中医学院毕业的他一直在浏阳市中医医院当一名医生,一次偶然的机会转到办公室工作,2012年6月通过公考任浏阳市脑科医院党总支书记,主管扶贫工作。期间还指导本单位的另一支扶贫工作队到洞阳。曾任中和镇小江村群工站站长的他,也一直介入单位扶贫工作,自认为对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并不陌生。
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来的时候我有思想准备,可到了村上,还是吓一跳。”当时的情景邹冰记忆犹新:“知道是省级贫困村,肯定穷,可没想到穷到这个地步。”刚来时,这里无网络信号,村道遇到下雨就泥泞不堪。“从浏阳市区到这里约50公里。我开车到镇上一个小时,镇上到村上要半个小时。那天正好下雨,汽车开不进来,摩托车打滑。”
村委会由一座废弃的学校改成。邹冰到五丰村的第一个晚上是在村委会办公桌上睡的,过了两天才买了一张简易床。之后,这里既是他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卧室。
“这里蚊子特别多,夏天晚上点两盘蚊香,还咬的睡不安宁。第二天早上起来,地上拍死好几百只蚊子。”
四月的阳光下,五丰村层峦叠嶂里遮掩着的贫困纤毫毕露。这个3500多人的村子,由原来的左高、青龙、许家、铁炉五个村合并而成。1055户分10个小区,52个村民小组,散布在海拔1750米、面积3平方公里的群山怀抱里。村中,青壮年基本外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达232人。五保户72人,残疾人99人,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贫困触目惊心,就像村中那弯弯曲曲的路,磨得一村人脚痛,缠得邹冰心痛。
突然的角色转换与巨大的工作反差,没有难住邹冰。
接过上一届扶贫队移交的重担,邹冰与村委会形成一致目标:筹措资金修路;加强土地流转;实行产业对接;争取社会资源,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扶贫队与村委会马不停蹄。联系对接单位,洽谈合作项目,发动社会关系,建立扶贫教育基金……
听说湘玉源养殖场位创始人李云因种种原因想放弃位于五丰村的养殖基地,邹冰找到她,谈五丰村的现实,谈贫困户的宭迫,谈政府的扶贫攻坚决心。说得善良的李云又是感动又是心疼。
“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做养殖场?”邹冰建议:“你不单纯搞自产自销,还可与村里合作,联合村民共同养殖,这样,既能确保养殖场正常运营,也能够帮助贫困户。”
本有家乡情结的李云,用几天时间走访了一部分贫困户,他们的现状及故事让她心酸,更打消了放弃养殖基地的念头。她主动找邹冰和村委会:“我不走了。我可以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鸡苗,传授养殖技术。销售不了的鸡、鸭与蛋公司保底回购。”
留住资源走活一盘棋。相继,有51户贫困户与李云的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村上又帮助李云流转了50亩山林,使养殖基地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如今的五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这两年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村上复垦24107亩田地,新增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土地增值收益等,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5万多元。64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持及企业挂钩就业,全部甩掉贫困帽子。村上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仅今年就投资200万,用于阳家组至许家坳上组的公路提质改造,投入资金40万修复山塘水坝6座,硬化河堤2500米。
一边是浏阳市脑科医院书记的担子,一边是五丰村的第一书记,角色的频繁切换中,邹冰有些累。一天奔波过后,看三五灯火,听溪水潺潺,他会思念刚满8个月的小宝贝,上小学的女儿,身为护士长的妻子,体弱的母亲,转业多年却一直保持军人习惯的父亲(在此文刚刚撰写不久,此父亲因突发心脏病2020年10月逝世),还有在西环村和他一样扶贫攻坚的弟弟邹波。
四、产业拉动农家乐
7月的西环村,盛夏的阳光在这里收敛了威猛。
水泥路从村里主干道分支,蜘蛛网般连接家家户户。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吸引着远近游客慕名而来。几个采摘葡萄的游客肩扛手提,说笑着从我们身边走过。一栋栋白墙黒瓦的房屋或依山而建,或临水而立,或伴田园而陈……
最吸引我的,是这片荷田。
荷叶婷婷,与山相接,与水相映。风动荷叶,如千万个少女撑着绿伞迎着灼灼骄阳,笑得妩媚,舞得优雅。让人想起宋.欧阳修的一首诗:“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这是曾庆国种的莲藕。”西环村第一书记邹波说:“他最多的时候种了17亩,年收入达十多万元。”
与哥哥邹冰不同的是,邹波算得上是扶贫“老干”。他作为湖南中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曾是浏阳市中医院的骨干。2016他告别深爱的医生职业,受命入驻浏阳市沙箱镇团龙村扶贫。两年的亲身经历,他从思维到认知上有了改观。“扶贫工作是对人的综合素质全方位的考验。”他说“扶贫必须先扶志。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脱贫有生根开花的基础。”
2018年他本有机会回原单位重操旧业,但考虑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他不顾妻子的劝阻,又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了西环村。
“西环村位于环线之上,交通便利。所辖38个村民小组,962户共3800多人。45户贫困户大多属因病致贫。”邹波介绍。
之前村里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多是老弱病残。村民除开种植稻谷,没其他经济作物。几年前,村委会账上还亏损几万元。
如今,西环村建设了500亩观光农业基地,发展了天子湾风景区、紫云山庄、山墅钓鱼农庄、森灵农业等农林牧副渔与旅游、度假相结合的项目,拉通了近城旅游线路。村上人均收入超过4千元,许多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村上最后的一批贫困户今年全部脱贫,有的还迈入了致富行列。曾庆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晒得黝黑的邹波说起村里的情况心里一本册。
“你看,老曾就在前面荷田挖藕。”邹波手指前方,我只看到荷叶摇曳,远山如黛。
穿荷伞,跨田埂,在伴山塘的田里,一个半身裹着泥巴的人正用高压枪对着脚跟处冲,水冲泥走,粗大的莲藕露出头,他顺势一摇一晃一拉,一根米多长的莲藕就到了手中。
“今早喜鹊叫,就晓得有客来。”曾庆国满口的当地土话,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招呼间,邹波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跳到田里,熟门熟路的把长短不一的莲藕归类,放入拖车,问曾庆国:“对方的款到了吧?”。
曾庆国用高压枪冲了冲手,抹了把汗:“这批藕到,对方就结账。”
他们说的“对方”,是浏阳海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邹波来该村后,针对村里经济来源单一的短板,通过浏阳市扶贫办联系的挂钩单位。所有养殖户、种植户的产品都由该公司负责包销,还负责技术指导。
“不搞哒!进屋喝茶去。”曾庆国爬上田坎,冲洗掉满腿污泥,我看到他的左腿一条尺多长的疤痕,蛇一样突兀着。
“房子就在前面。”曾庆国一拐一拐在前面带路。
依荷田左转,上坡,我眼前一亮。 一栋颇具西洋风格的别墅依山而立。四根环抱粗的罗马柱糅合着浪漫与庄严,两个红铜色的圆拱形的大门特别醒目。两层楼别墅的外墙全部用砂灰色的花岗岩装饰,尽显清新与华贵。
登上大理石的台阶,进得客厅,墙壁全部是白色起本色花纹的瓷砖到顶。一条走廊,将客房、厨房、卫生间与楼梯第次排列开来。
落座,品茶。曾庆国打开了话匣子:“我做梦都冒想到过有今天!做梦都冒想到过能够砌这样的房子!”
时年54岁的曾庆国可谓命途多舛。一直患有红斑狼疮,一年四季离不开药。因身体与经济双重状况,限制了他婚姻选择范围。前妻患有精神病,再婚的妻子又是智力残疾。他6年前遭遇一场车祸,左腿胫骨腓骨压断,医药费都用了十几万元,家里负债累累。
“出车祸后,我想死的心都有。”曾庆国说到这里,伸出左腿,指着那醒目的疤痕给我看:“这是我多次手术留下的伤疤,腿到现在都靠钢板支撑。”
往事不堪回首。他眼眶湿润了:“那时家里主要经济来源靠我种菜。两个伢子一个读大学一个上小学,正是要用钱的时候。老娘76岁,又中风了。自己成了残疾,觉得活着没希望。”他顿了顿,有点激动:“搭帮村上与扶贫队,让我振作起来。邹书记来了后,要我种莲藕,我当时心里没底,好说歹说种了两亩。藕种是乡邻以最优惠的价格卖给我的,肥料也是村上赊的,销路是邹书记帮助找的。冒想到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除了留种,还赚了1万多元。”
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曾庆国也恢复了自信心,种藕规模逐年增加,最多时达到17亩。
种莲藕也与其他农作物一样,需要殷勤打理。除了除草施肥,还得防治病害。
一次,一大片莲藕发病,叶子出现腐烂。当时他束手无策,急得找邹波。邹波立马联系技术员,指导他用石灰消毒,减少了损失。
每年的7月至来年的4月是莲藕采收期。
这期间,无论落雪结冰都得按照每天的购销订单下田挖藕。
累与苦曾庆国都扛得住,用他的话说:“因为活得有希望。”
种植与养殖的田地山林都由村委会统一土地流转,然后根据远近与土质评估收费,每亩100至200元一年。对特别困难的家庭还不收钱,直接补贴。
“我种莲藕的肥料基本都是村上送的。莲藕的销路不愁。”说到这,曾庆国孩子似的得意:“从前是我羡慕别人,现在是别人羡慕我。我也能够帮帮别人哒。”
原来,曾庆国生活改善后,开始主动帮助村民。有村民看他种藕脱贫了,也动了心。曾庆国毫无保留地传授,使对方很快掌握了种藕技术。
临告别时,曾庆国说:“我还在后山种了几亩桃树、李树,有的今年结果了。”
后山就在他别墅的后面。
通过他家后院,登二十多级麻石台阶,上坡,就是曾庆国的果林。桃子桔子已经挂果,在绿叶丛中探头探脑。一群鸟儿,噗噜噜地拍打着翅膀飞向蓝天。
从村主干道往东北方向约3公里,邱树文的房子在半山腰。
房子旁边,用铁丝网圈起一人多高的屏障,树林里,乌鸡、土鸡你追我逐,快乐自在。邱树文的妻子易慧刚从树丛中捡了一脸盆鸡蛋,见到我们,笑意盈盈:“请坐!请屋里坐!”
堂屋里,一个小方桌上摆着计算机、快递单。靠右手墙一线整齐地码着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纸箱。
易慧边麻利地收拾桌子,边泡上自家做的烟熏茶,用浏阳土话告诉我:“这是今天要发出去的土鸡蛋,最少的十个一箱,最多的50个一箱。”
我从她身上感觉到现代跳动的脉搏。
“网络销售还是邹波书记告诉我搞的。”她把手机放方桌上:“2018年邹波书记来村里时,正是我最困难的时刻。搞养殖鸡鸭刚刚起步,不懂技术,没人脉,还背负着一身的债。继续搞吧,怕亏本,不搞又没经济来源。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是邹波书记帮助我联系公司,负责提供鸡苗与技术指导,减轻了我的顾虑,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
易慧的命运之舟曾经饱受风霜。老公邱树文属于聋哑残疾,仅有小学文化,靠打短工补贴家用。婆婆心脏病经常住院,70多岁的公公也大病小病不断,而在浏阳市寄宿读书的女儿,七七八八的费用也让她轻松不起来。虽然村上与扶贫队多次给予补助,家里还是负债如山。
再苦再累也要供女儿读书。易慧饱受没有文化的苦,说服老公打消了想让女儿停学打工的念头。
家里离不开人,不甘向命运妥协的易慧一直图谋改变生活现状,但苦于没有门路与技术。
2017年,她试着借钱买了鸡苗,结果一场鸡瘟,只剩下20%不到。一时间债主登门要钱,家人埋怨,她陷入进退两难。
邹波入驻该村后,主动上门做通邱树文及其父母的工作,又帮助引进鸡苗,安排她进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并指导她建立微信群,学会网络销售。
“邹书记说的,坚持走品质路线,就不怕没市场。我一直坚持野外放养,保持原生态。也一直坚持自己拓宽销路。”易慧的话语里充满了自信:“虽然鸡鸭没有那些喂添加剂的长得快,长得大,但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销路也越来越好。我今年养了400多只鸡鸭,一年下来,收入大约8万元。”
说到这里,她深嘘一口气,似乎嘘掉了多年背负在精神上、经济上的负荷:“以前我最大的梦想是不欠账。现在不仅还清债务,还有了存款。去年还翻修了房子。”
说到这里,她眼角眉梢都是笑:“扶贫队安排我老公进了花炮厂,拿月薪。女儿还考起了大学。”
话音未落,她手机“嘟——”的响起提示音,易慧瞄了一眼:“不好意思,来了新的订单,我得准备发货。”
门外,七月的天空,就如易慧的笑容,全是暖色调。
五、扶贫先扶志
西环村彭家组的张采莲做梦也没想到,儿子曾海明在邹波等人不懈努力下,终于改邪归正了。
曾海明26岁之前的历程可谓“混世魔王”。他从小顽劣,好不容易混到初中毕业,又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打成一片。曾因盗窃判刑,因吸毒进戒毒所。村人唯恐避之不及。
身强力壮的大小伙,每天躺在家里混吃混喝,日上三竿都喊不起床。张采莲为这个儿子伤透了心。
不能让他就这样毁了。邹波与村委会一致定位,帮教是基础,安置是关键。
“曾伢子,跟我去看看,给你联系了工作。”55岁的村长肖成国多次上门,好话说了一箩筐,曾海明依旧给了他一个闭门羹。
扶贫队与村委会的人轮流做工作。一次又一次的,曾庆国就如一个闷葫芦,一句话也不应答。
“一块石头还捂得热,他比一块石头都不如。”大家的耐心被消耗光。
“扶贫先扶志。坚持就是胜利。”邹波鼓励同伴,也在鼓励自己。
“小曾,太阳晒到屁股啦!起来活动活动吧。”“你年轻力壮靠老妈伺候,于心何忍?”
无数次上门,无数次沟通。终于,在一次邹波敲门时,曾海明打开房门:“你给我介绍的工作咧?!”
态度虽生硬,但对于邹波已是意外的惊喜。连忙带他到联系好的乡镇企业报道。
第三天,邹波特地买了洗脸盆、热水瓶等生活用品去厂里看他,厂里说,他第二天就走人了。
又上门找曾海明,又给他联系工作,最多干半个月,他都不辞而别。如此反复,大家心也累了:“无药可救!”
邹波也觉得自己的耐心到了极限。
终于,在一次曾海明又在单位不辞而别时,邹波火了。大声对他说:“你以为全世界欠了你的?自己不学好,毁了自己,还害了家人。你如果有点自尊心,就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莫让你娘受累,莫让别人瞧不起你。”说完,邹波拂袖而去。
一连三天,邹波没有去找曾海明。他在跟自己较劲,责怪自己不该发火,责怪自己不该有放弃的想法。
他静下心来琢磨曾海明反复辞工的原因。是没有做惯?怕累?还是厂子近,了解他底细的人多,怕抬不起头?可能几种原因皆有。
下药需对症。给他在离家远的地方找工作试试。邹波先后在浏阳市联系了几家企业,对方一听曾海明的情况,就婉转拒绝。最后,位于浏阳经开区的上市公司蓝思科技应允试一试。
第二天,邹波与村上扶贫专干潘小玲、村干部李敏三人陪着曾海明到了蓝思科技,还自费给他买齐日用品。
这一天是2020年3月3日。
之后回访,得知曾海明表现不错,邹波如同自己中了彩。“蓝思科技已经与曾海明签署了录用合同。上个月他还带女朋友回来了。”
一路所见所闻,我心潮奔涌。我知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许多人与邹冰邹波兄弟一样,为梦想,为信仰,为自己的脚下这片寥廓而有底蕴的土地,都在默默努力。(文/姚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