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文章是:
《<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被打回起点,她搞错了什么?》
这篇文章是以几月前一部热播剧里的主人公王漫妮的故事切入的。
讲的是一个老话题,那就是如何靠自己变得牛逼。
西风在文章中,半严肃半开玩笑的说,一个人要想纯粹靠自己的能力达到“周游世界,四处海钓”的生活,只有两种模式:
1)选一个天花板足够高的岗位,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岗位”效率。
这里的重点是岗位(行业方向)要选对,因为很多岗位其实是有天花板的,就像我们开玩笑说的“搬砖”,如果真的是搬砖的工人,你再牛逼,再努力,在这个岗位上个人效率再怎么高,其实也很难产生高附加值。
剧中主人公王漫妮作为一个奢侈品的柜姐,其实同样面临「搬砖工人」的尴尬。
2)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个人”的效率。
这里的重点是不断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以及学会「并行处理」相关事务。
这块前面的文章有过很多次探讨,不再赘述。
倒是西风在另一篇文章《人生的第一课,一定是学会薅时间的羊毛》一文中关于高频交易的投资描述,特别有意思,不妨看看:
时间不仅仅能够用于职场,投资也是一样的。
我从不建议散户去做高频交易,对于散户,追涨杀跌,加杠杆,频繁交易,一定会导致你亏钱,或者赚来的钱都交了手续费。
但反过来,高频交易者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追涨杀跌,加杠杆,极其频繁的交易。
因为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力度很强。
一个正常人,他要决定买入卖出,给他10分钟都是不够的,因为他会犹豫,他满脑子里一堆难以决策的地方。
即使是个操盘手,他要决定买入卖出,通常时间也长达几十秒,比如三十秒。
可是,对于高频交易者,三十秒,可以进去出来好几个来回了。
他赌的就是三十秒,当短暂的趋势形成的时候,1秒就够了,他不需要思考,第二秒他已经进去了。
在接下来的三十秒里,市场出于惯性,很难回头。就像我们看到一根阳线冲天上,往往几分钟内,都没法回头,即使过山车行情,往往也是第二分钟它才掉头急转直下。
这里面的一分钟差,就是交易者们思考的时间引起的,大家集体要掉头,下单也需要这么久。
可是高频者不需要,你有三十秒的稳定预期是吧,足够了。你们没反应过来,他已经进去了,你们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出去了。
在那三十秒里,世界就像停滞的,这就是他的领域,他在里面对别人的财富予取予夺。
从个人无数次刻意练习以及一些实战来看,反应的时间,也就是“效率”确实是可以提升的,科学点的讲法叫“通过千锤百炼地刻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