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盈利,得研究透彻人性,得反人性而为之。不做寻常人、不做寻常事,每一条路上都没有什么人,你才会是成功者。
在股市中,最后轰然涌进的散户几乎就没有赚钱的可能。过去几年,在P2P等平台上死掉的大小资金客户动辄数以万计,很多人是拉着亲戚和朋友前赴后继投入了进去最后却连本金都拿不回来。这样做就是“扎堆效应”。
扎堆效应,就是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往人多的地方去。它与“从众效应”类似。从众效应,强调的是“从”,很多人都在干那事儿,你不干是不行的。扎堆效应,强调的是“扎”,大伙儿都在那里,你不去,怎么行呢?
无论是扎堆还是从众,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恐惧感。试想,远古时代,猛兽遍地,毒虫丛生,一个孤零零的个体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抱成团,就可以应付困难和危机。所以,从众性、扎堆性就变成了人天生必有的一种习惯。
也正因为有这种从众和扎堆的习性,人类社会才有了家庭、国家,也才有了形形色色的组织形式。既然扎堆和从众几乎成为人的天性,在投资领域里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这种现象。如下种种,皆可为证:
——不管买了什么股票,开仓了什么币种的合约,你是不是都会觉得不安?会去寻找同行者?会去找专家咨询,希望他发表跟你开仓观点一致的意见。会去找亲朋好友诉说,希望他们支持你的做法。会去找身边所有能遇到的人,想跟他们“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投资较大,会更加急迫地想找到志同道合者。
——在你持仓的时候,你只喜欢听到跟自己投资方向一致的意见。你看到相反意见,会假装屏蔽掉,或者会愤而斥责之。如果假设你觉得这种观点有道理,会赶紧去找旁人来印证,一直要确定别人的观点跟你一致才行。在这个时节,你往往拿不准主意,要看支持你的人多还是反对你的人,并根据这个来取舍。
——大腕的意见最重要。因为你会下意识地认为,大腕过去成功,将来也会成功。所以,大腕的行动有参照性。所以,你会满世界去搜索大腕,找他们的观点,如果侥幸认识他,恨不能每一笔投资都征求他的意见。他做多了,你会赶紧跟进,怀疑自己做空的思路是错的。他买进某个币,哪怕只是提了一句,你会赶紧多看两眼。他要是卖了,你恨不能立马一刀下去。
——群众的意见被放大。在微信群、朋友圈、论坛,每个人都会去搜寻与自己投资一致的信息,并且会把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看成是有价值的。所以,群里有人发句话,只要跟自己的投资相近,就恨不能马上套近乎。多数时候,你是不好意思去发表见解,巴不得等着别人发言。当群内某一种意见占上风的时候,很容易就变成集体行动。所以,某一个群往往多空风格是一致的。甚至于在微博上的大V,粉丝行为都是接近的。
——花钱买信息。一些著名投资家,会花费很多金钱去买一些基础信息,但普通投资者则花钱买别人的信息。于是,“问答”模式开始流行,花钱提问题,让大腕来回答,归根结底求个心安而已。于是,收费的各种群应运而生,骗子当道,赚钱真容易。还有的花钱买小道消息,希望获得内幕信息,等等。
熊市卖出是很难的,因为大家都在互相自我安慰,都在比较谁亏得更惨。人家不卖,我为什么卖呢?震荡市当然不能卖,万一牛市来了呢?所以,币民总是满仓一些套牢的币,很难有赚钱机会。一旦亏损少了,反而会迫不及待地卖掉。结果,韭菜的命运始终难以改变。
话虽如此,对于扎堆行为和从众行为,实在不必要去抨击或者嘲笑。因为我们大家人人都如此。不放心自己的选择,怎么办呢?找个明白的人来问问吧。你看,这就是从众,也是扎堆的来源。实在是太害怕了,内心的恐惧,无法抵挡!跑到群体中间,寻求心灵的安慰,这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当你有了这个心的时候,投资盈利这件事情就离你远了。所有从众者、所有的喜欢扎堆者,理论上是不可能在投资上有多大收益的。因为——投资的巅峰,总是孤独者的世界。
如果你不反人性、如果你不能跟大众走的路不同,那你就是大众的一员。大众,怎么可能都赚钱?币圈市场中,散户生存五年的概率不到1%。换言之,今天1万个散户拿着钱进币圈市场,五年之后能有100个活着的就不错了——其他人早已亏光离场了。那100个还活着的,大约有90个是从家里又拿了钱投入进来了。
投资要盈利,得研究透彻人性,得反人性而为之。不做寻常人、不做寻常事,每一条路上都没有什么人,你才会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