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比特币走势 中国产经新闻:向民生领域延伸 “区块链+”在路上

中国产经新闻:向民生领域延伸 “区块链+”在路上

最近,区块链成为高频词和引人注目的“网红”。与此同时,人们对区块链的热切关注也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区块链发展放在民生导向等领域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目前,市场现存的区块链企业主要的应用研究方向还是集中在金融、商品防伪、食品安全、版权、司法等领域,就业、养老、公益等领域也急需更多区块链的落地。

区块链技术为社会信用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信用缺失依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未来在就业信用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中国证券业协会互联网证券委员会委员、享马科技CEO陈斌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通过研究表明,中国的“社会化用工”的构成仅占到人力资源行业的9%,中国采用社会化用工模式解决就业会在将来成为一个大趋势。而通过社会化用工模式,个人在就业中会遇到一系列的信任问题,例如用工企业的真实性、结算的安全与及时性、就业者的真实性与效率、社会化用工面临的税务与社保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解决。

陈斌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与社会化用工模型存在高度的契合,能够实现企业与就业者的互信,提高业务分发的高效性,有效的保障了结算的安全性。他认为,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应用应围绕社会化用工的深层次问题展开,例如在社会化用工缴税与社保等方面推出区块链解决方案等。

除了就业信用之外,区块链技术在其他社会信用领域的应用也值得人们关注。

区块链技术应用专家方宏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区块链最大的贡献是解决社会信用问题。以往信用的建立,其一是需要相互间长期的交往积累;其二是需要由某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证明。第一种方法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不适合在陌生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第二种方法存在权威机构效率不高还产生费用等问题,同时权威机构本身也会出现失误或者存在有人作弊的情况。

方宏进为记者举例,大家补办房产证,需要跑多个部门机构去盖章取证明,证明“我是我”以及“我的确买过这个房子”等问题,非常耗时费力。而在区块链数据库,大家在不同部门办的手续早已分布式记录下来,不可删除或篡改,补办的时候只要调出链上的记录,所有需要证明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更多社会民生领域的服务变得更加更简洁流畅。

据记者了解,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区块链在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电子签章、电子档案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办事繁”等问题。例如,原来人们的出生证、房产证、结婚证等,一旦跨国就面临失效,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出生证、房产证、结婚证等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变成全球都信任的东西。再如,在旅行消费中,区块链的应用正是除去中间商,为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创建安全、分散的方式,达到直接进行链接和交易的目的。

信用成本无疑是现实社会中最重要的运行成本,区块链用这种分布式记账的方式让信用有所记录,被所有人采信,可以写到智能合约去辅助执行,这样会大幅度下降信用成本,提高整个社会效率。方宏进认为,区块链应用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进步,而是形成信用的记录和信用的传递,改变的是生产关系。

那么,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信任机制应该如何建立?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信用资源拥有者对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存在信任问题,但是对自己掌握以外的信息可能存在不信任的现象。在技术层面,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区块链技术能够在不信任的个体或组织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正是因为共识机制的引入,才能让区块链上数据的变更得到各个节点的认同。在制度层面,我国需要建立一整套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要求各信用资源拥有者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而且认可其他信用资源拥有者提供的信息。

“区块链+民生”大有可为

此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经在今年1月10日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月15日起施行。不断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将更有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的讲话,给区块链产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加速区块链行业的创新发展。

“区块链+民生”应用场景广泛,发票开具报销、消费信贷、征信、公证、司法存证等需要信任、共识、共享、协作、规模化供给、数字化操作的民生服务,都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善传统模式痛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洋提出两点建议:

其一,加快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加强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科技融合联动协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尽快形成“区块链+民生”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更广泛深入应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鼓励政府部门、民生服务机构开发适用自身业务、兼容性和扩展性良好的区块链应用。支持拥有用户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探索平台型、生态型公有链、联盟链,实现业务场景在民生领域延伸。

其二,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体系。监管部门要更重视民生服务涉众型、跨界交叉风险与区块链技术风险叠加后产生的扩散效应,建立针对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区块链+民生”监管治理体系。秉持技术中立原则,发展监管科技,探索监管沙盒、产业沙盒、创新加速器等新型监管方式。

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数据权责不清、难有质量、难共享、难开放等发展中的“痛点”,目前已在众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就目前形势看,“区块链+民生”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区块链在民生领域大范围应用尚处在探索性应用阶段,未达到生产级别大范围推广;其次,一些加密数字货币记账可直接获得收益不同,区块链应用到民生领域的分布式记账缺乏技术开发、数据确权、数据共享、记账激励等标准体系,影响了“区块链+民生”普及化;最后,传统中心化数据库架构的安全控制措施已无法照抄照搬,必须研发新的风险管控技术和应急措施。并且,区块链治理体系尚未形成,还需政府加强引导。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区块链在就业等民生领域应用价值会不断显现出来。同时,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既要注重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也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实实在在地增进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中国产经新闻)

关于作者: szhbsd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