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6亿人口,涵盖11个国家的东南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企业新一轮的投资热地。早在2007年,当戈壁创投的决策者决定将资本投入东南亚时,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相比较当时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的硅谷市场来说,东南亚这片贫瘠、落后且潮湿的地区显然不是一个投资的好去处。
然而事实情况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国内市场饱和、项目同质化、增长艰难等问题逐渐被摆到台面上来,“布局海外”成为众多创投机构的最佳选择,昔日不被看好的东南亚,正因为它的人口红利、税收政策、广阔市场而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曾做过一项调查,在受访的中国大型企业中,大约47%把东南亚视为未来三年的首选投资目的地,17%企业瞄准拉丁美洲。而以戈壁创投为代表的一批早期vc,正在东南亚的投资风口下享受着一波红利。
现实版“孔雀东南飞”
2018年,一个关于“构建东南亚与东北亚创投生态圈”的峰会正在高楼林立的吉隆坡举行,该峰会吸引了10余个国家的超过数百位投资人、创业者、商界名人、政府官员等各圈层人士参与,囊括东南亚的百余家投资机构和几十家创业公司,其领域涉及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物流、旅游、AI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盛况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以东南亚为核心的一个创投中心正在形成,没有企业甘愿落于时代巨潮之下,都在拼命追赶这波投资红利。而在此之前,中国企业早已经将战火延烧到了东南亚。Go-Jek、SEA、Traveloka身后是科技巨头腾讯,Lazada、Tokopedia的支持者则是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此外,东南亚其它企业还有很多中国其它资本的参与。根据“ASEAN Investment Report 2019”的最新数据,2018年东盟地区FDI(外国直接投资)投资总额达到 1,490 亿美元。其中 ,中国企业的东南亚投资出现激增,仅在越南,2019年1~5月来自中国的新增投资批准额便已经增至上年同期的近6倍。而在泰国,1~3月则增至2倍。可以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深、国内市场的饱和,东南亚越来越成为资本争夺的热土,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上演现实版的孔雀东南飞。但是这些永不停歇追逐利润的热钱究竟又飞向了哪些领域呢?
现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房地产:“不仅房价低,租金回报率还高。”
当谈到为什么会将房地产投资重心从国内转移到东南亚地区时,某海外房产中介人士一语道破商机:“这边不仅房价低,租金回报率还高。”自1998年房改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多年的百舸争流使得房价节节攀升,然而伴随高门槛、高库存以及不断加强的调控政策开始出现,房地产投资的盈利空间正逐步减小,行业初现瓶颈。反观此时的东南亚,却如90年代中国呈现给世界的那般:巨大的人口红利、位于低洼的房价基期、可观的投资收益,加上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无不向投资者透露出利好的信息。数据显示,仅是在2017年,中国在对东南亚和南亚的房地产投资额就达到了25亿美元(超158亿元人民币),相较2016年翻了4倍。以柬埔寨为例,随着2010年“法律规定外国人持护照可以购买并拥有2楼以上房产”这一政策的公布,无数投资者开始涌入柬埔寨,这其中就包括四大房地产巨头:富力、绿地、碧桂园与保利。柬埔寨地价在这短短几年时间内不断攀升,其首都金边核心地段的房子每年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20%-30%。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空白就是最好的机会,他们在“荒芜”的东南亚敏锐地嗅到商机,循着不断上升的房价应声南下,在这片暴利市场开疆辟土,迅速地占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互联网电商行业:蓝海涌现,巨头入场
据统计,2017年东盟总人口数为6.4亿,50.4%的人口处于20-54岁的年龄段。不断上涨的年轻人口基数不仅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也营造了广阔的用户消费需求市场。然而,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依旧处于落后状态,本土电商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意味着,东南亚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市场,正对外部投资者展开一片投资蓝海。根据Google 和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联合发布的 2018 年东南亚数字经济年度报告分析,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超过2400亿美元。其中,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在2018年已经超过 230 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淡马锡投资部联席总裁兼印度区总裁Rohit Sipahimalani表示,“在最近三年里,东南亚地区的互联网公司已筹集了大约240亿美元的资金。”而在这些投资里,中国资本占据大片江山。有数据显示,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获得了阿里巴巴(Alibaba)20亿美元的加注,至此,阿里巴巴向Lazada投注的资金累计达到40亿美元。新加坡网约车巨头软件Grab则在2018底获得3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此外,蚂蚁金服,宜信财富,玖富集团,凡普金科,百度金融,陆金所在内的多家金融科技领军企业也相继加入这片投资蓝海。
区块链行业:新一轮的投资热点
尽管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东南亚的发展中已经占居鳌头,但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的发展毕竟才刚刚开始,其基础金融体系非常薄弱,并不是东南亚每个人都有银行卡和信用卡,能享受到全覆盖的金融服务。因此在改善东南亚地区的基础金融服务上,涌现出了一批区块链投资者,将数字货币、钱包引入金融行业,带动了新一期的投资风潮。据投中集团7月23日发布了《东南亚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是东南亚地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且区块链项目已经成为东南亚科技融资第一大领域。据外媒报道,IBM已和泰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Krungsri展开了一项1.4亿美元的合作计划,以期建立数字银行业务,这其中就包括了区块链技术。而去年七月,东南亚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BTCBank已经进入印度、印尼市场,九月进入越南、马来西亚市场,计划不久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设立分部。今年九月,红杉资本也完成了首次东南亚区块链投资。区块链公司纷纷入场东南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新一轮的机遇,也带来新一轮思考,区块链在东南亚的待遇究竟如何?
区块链在东南亚的“待遇”如何?
区块链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区块链逐渐摆脱了概念炒作这一固有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思考区块链的真正应用模式。而在东南亚这片地区,对于区块链的开放包容几乎超过了任何地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东南亚对区块链的开放态度来源于东南亚区块链的需求,东南亚的金融发展并不完善,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他们没有及时赶上这班列车,而区块链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印尼创意经济机构的主管 Triawan Munaf 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希望国家可以掌握区块链技术,很多人说这项技术可以改变世界,就像过去20年里互联网做到的那样。而东南亚对区块链的开放态度,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政策之中。
各国政策
如果放眼东南亚各国的区块链政策会发现,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对于区块链的态度都持积极乐观状态,这也是很多企业经历“九四”风波向外寻求出路时,纷纷转向了东南亚这片区块链投资热土的原因。在对区块链技术的接受程度上,各国的监管态度如何,我们具体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个国家为例。
新加坡
可以说,在整个东南亚区域中,新加坡是对区块链技术接受度最高的国家。在中国认定ICO为非法融资工具禁止发行后,这个岛国已经成为中国公司ICO的首选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与项目涌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作为新加坡的中央银行,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总体持细化监管但不扼杀创新的思维。2017年,新加坡成为仅次美国和瑞士的第三大ICO发行国。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央行一直对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持开放态度。此外,它允许即使在马来西亚没有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不超过12个月的测试期内参与其中。在监管方面,马来西亚正在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监管其境内的加密货币使用。
泰国
泰国从禁止到接纳再到率先推出本国的数字货币几乎是在一年时间内完成的。2018年以来,泰国监管机构对加密交易和交易所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并在从设立加密货币公司许可证、允许交易所和ICO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还为外国区块链公司的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就各国加密货币政策来看,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在拥抱加密货币,东南亚显然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除此之外,东南亚在将区块链运用到其它领域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创新。
区块链应用
比特币、莱特币并不等于区块链,当比特币逐渐为人熟知之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这个概念也日益普及。除了对加密货币的关注,东南亚地区也十分重视区块链技术对于产业的应用。大到城市所需的物流、供应链系统甚至海关业务,小到小额支付,区块链技术给东南亚人们带来的印象不再是概念炒作。一些国家与行业已经开始寻求区块链技术的其它应用场景。例如在区块链应用农业上,印尼一家由AI驱动的数据分析公司Dattabot打造了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 HARA,以帮助小农户高效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在区块链应用电子金融方面,新加坡电子政务服务商CrimsonLogic已经推出了一个专注于跨境贸易的区块链服务平台,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方便港口、航运公司和用户能够分散地查看相关文件。而缅甸一家公司则在教育行业切入了区块链技术,他们帮助罗希亚的难民接受教育。难民可以在其公司网站上列出他们需要的服务,或参加职业课程。
随后,客户或老师对他们的表现评分。由于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搭建的,因此其他人无法操纵评级。在东南亚区块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钱包与数字金融,与实体产业的结合更表现出东南亚区块链技术一个创新性的进步。尽管现在东南亚区块链市场依旧存在许多金融骗局现象,但是不能否认区块链技术也在这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如何,东南亚以其开放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更多区块链投资者的到来,这里是冒险家的园地,也是区块链技术的试验田。(Mars火星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