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虚拟货币 《孤注一掷》火爆,「加密=诈骗」的标签如何打破?

《孤注一掷》火爆,「加密=诈骗」的标签如何打破?

撰文:Terry

2022 年春晚,沈腾的一句「我在元宇宙倒腾狗」让同名 Meme Dogeking 一飞冲天,而今年暑假档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8 月 8 日正式上映的反诈题材电影《孤注一掷》,片中多处涉及加密元素,其中与电影中用于诈骗的同名 Meme「科太币」,短短几天内链上成交量就已达到约 1400 万美元,无论是人数还是持有地址数,都热度高涨。

在如今网络诈骗越来越花样百出,尤其是在反诈宣传不断下沉、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部已拿下了中国影史点映总票房冠军的《孤注一掷》,毫不意外地引发了加密行业内外的大范围讨论,也似乎让更多人把加密资产直接与诈骗划上了等号。

《孤注一掷》里的加密元素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孤注一掷》这部反诈题材的电影里,究竟有哪些加密元素,又想要用来表达什么?

其中加密行业内部流传最广的一张截图,无疑就是片中演员王大陆饰演的角色花费 800 万人民币购入的「科太币」,且对应英文字幕是与以太坊英文原名完全相同的「Ethereum」。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里的 Token,其实就是以太坊英文原名的另一种中文译名。而影片中,Token 被当作是诈骗团伙用来欺骗受害者,从而将资金投入杀猪盘的一种诈骗手段。

片中另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加密元素就是某平台了,其中王大陆饰演的角色花费 800 万人民币购入 Token 的平台就是在片中定位为诈骗集团使用的诈骗工具。( 该平台在现实中也有同名平台)

这种重名也直接把该某平台推向舆论关注的中心,而且在电影中,这些加密元素相关的情节还是受害者被骗的最后一环,也是导致被骗者自杀的最终原因,等于直接给「加密行业」贴上了诈骗标签。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发文时,这部反诈题材电影的暑期档票房黑马之姿也愈发明显: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孤注一掷》电影叠加点映与 8 月 8 日上线以来的总票房达 7.45 亿元,预计总票房超 30 亿元。

所以预计这波对加密元素的标签化刻画还会持续出圈,甚至伴随着这部电影的大卖,会给更多不曾了解过加密相关知识的普通观众打上「加密=诈骗」的标签。

加密资产的「刻板印象」?

其实这部反诈电影中无论是某平台还是「科太币」,各种加密元素本质上只是诈骗团伙们欺骗受害者的一种包装手段而已。

也就是说像这部电影里的「科太币」、某平台,只是披着「区块链」、「加密资产」等外衣的传销、杀猪盘诈骗套路,就像在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甚至超导概念大火之后,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诈骗手段一样,只是被利用的概念工具。

片中演员王传君所扮演的诈骗团伙头目就曾亲口表示:「小注就放他赢,然后给他(玩家)点内幕消息,我们这边有高手,10 分钟能出个网页,他们看到的所有网页啊、牌局啊,全都是我们给他定制,就是说我想让他赢,他就赢,我想要他输,他就输」。

也有加密人士表示,说影片给这个圈子贴上诈骗标签,有点「过敏」了。尽管影片有受害者因投资 Token 跳楼自杀,但其法律所属为「杀猪盘」诈骗,其中涉及的「内幕买卖」,「配资」,「利润分红」等专属名词对应的是电诈中的「杀猪盘」。

杀猪盘的特征,通常诈骗分子以资产炒作能赚取高额利润为诱饵,诱骗受害者汇款,但直到最后本金被骗走,受害者可能都没直接参与过资产炒作或买卖,里边涉及的买卖 K 线,走势等可能完全是诈骗分子服务器模拟展示。

所以某种意义上,并不是「区块链」、「加密资产」与传销、杀猪盘等诈骗套路划等号,而是就这些诈骗行为的挂羊头卖狗肉,把「区块链」、「加密资产」等中性的技术概念给污名化了。

「加密」需要监管来正本清源

无论是各国央行计划推出的 CBDC(如中国的数字人民币 DCEP),还是大企业尝试的稳定币(如中途折戟的 Libra 与新近推出的 PYUSD),监管层面与传统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密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

这将带来许多好处,比如从金融系统的角度来看,全球各地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跨链技术流转央行数字资产(CBDC),并在合规的情况下让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实现国际间的资金流转。

不过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区块链和加密资产在带来便利性与金融创新可能的同时,也亟待监管层面的规范化。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孤注一掷》这部电影表达地还比较含蓄——如今现实世界中的诈骗、杀猪盘等违法行为中,USDT 等稳定币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跨境非法资金流传等用途。

包括近年来使用 DeFi 协议的 XQ 活动也稳步扩大,据统计 DeFi 协议接收了 7 成以上与非法活动相关的基于加密的支付,Tornado.cash 就俨然已经成为 DeFi 黑客产业链与 XQ 的「被盗基础设施」。

而与此同时,相比监管严格的传统金融体系,针对加密资产尤其是稳定币的监管体系则尚未成型,也就使得 USDT 等稳定币与其他链上工具开始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恶温床,从而进一步污名化区块链与加密资产。

不过从去年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布针对 Tornado Cash 的制裁措施开始,DeFi 监管就已经被摆上台面。

而近一个月以来,美国国会又相继出台或在审议一系列加密相关法案,尤其是涉及稳定币的监管法案,更是以多种方式涵盖了加密资产监管领域,旨在监督从稳定币到监管机构管辖权的一切主题:

  • 加密资产国家安全增强法案。专注于非常资产流传和制裁合规的两党法案,如果获得批准,将对 DeFi 协议产生重大影响;

  • 21 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旨在建立一个可靠的流程来确定数字资产是商品还是证券,如果获得通过,将一劳永逸地定义 CFTC 和 SEC 的加密资产监管角色;

  • 数字资产市场结构法案。旨在定义 SEC 和 CTC 的加密相关角色,并为监管机构确定某些加密资产是证券还是商品制定框架;

  • 数字商品交易法。规定稳定币提供商可以注册为「固定价值数字商品运营商」,其中包括记录和报告要求;

总的来看,监管与创新需要平衡,新事物诞生与发展的早期,野蛮生长难以避免,但随之的合规问题会愈发凸显并成为至关紧要的生命线,也会慢慢正本清源,让本属于中性的技术工具发挥它应有的正确价值。

所以《孤注一掷》中「加密=诈骗」的标签,正需要监管来正本清源。当大家越来越多地在生活中体会到区块链与加密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之时,「加密=诈骗」的刻板印象也会自然消退。

无论我们否做好了准备,对加密世界而言,这一天最终都会如期而至。

关于作者: lukeran123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