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易所平台 区块链,十真十假!

区块链,十真十假!

被区块链刷了一天,你审美疲劳了嘛?或许你对分布式,中心化,数字货币已经有了了解,但作为一个投资者来说,区块链的战略目的,区块链的资本,区块链的应用都是个啥,你清楚么?

上周关于大力发展区块链最振聋发聩的声音,已经传导到资本市场上,A股上百只与区块链相关的股票涨停,比特币大涨,互动易上询问上市公司区块链技术的提问多达上千个。

作为投资者,我们是否能正确预期区块链,成为了长期投资区块链成败的关键。

环球老虎财经整理了关于区块链的“十真十假”,供投资者赏阅,希望投资者能通过我们的梳理,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区块链资本市场”。

//真相//

真相一:中国区块链发展的确位于世界前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这将为区块链产业走在世界前列的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中,前100的企业中,中国占比67%,且专利排名前十的区块链企业中,中国占了7家。


真相二:中国研究了很多年法定数字货币

印象中,央行似乎对数字货币一直处在不置可否的状态。然而事实情况与之有出入。央行一直以来都在鼓励以人民币信用作为背书的数字货币的诞生。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以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彼时2015年,金融研究所成立了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2017年5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了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PBCTFP,已经搭建了多个应用,吸引多家银行参与其中。


真相三:发展区块链对国家的最大作用是防范金融风险和帮助宏观调控

大力发展区块链究竟有什么好处?这个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问题。

放到宏观层面,区块链最大的好处,是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帮助决策部门对货币,利率,税率等调控要素进行针对性调节。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是一个每一分钱都是一个“可以追溯到第一个使用者”,“可以反查每个流通环节”的史册。数字货币可以帮助央行获悉钱是不是有合法的来源,洗钱将暴露在阳光之下,逃漏税能被轻易检测

同业基于数字货币的特点,央行将知道钱是怎么被使用的。微观层面,如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风险匹配)将自动应用适配,通道业务多层嵌套也将因为数字货币的记载留痕而变得毫无意义。

宏观层面,央行,财政部门,发改委等其他职能部门都能了解货币到了哪些国民经济部门,资金会不会沉淀下来,不该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不会流入房地产,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一分钱不会少。


真相四:发展区块链,先发展算法和供电

我们知道,如比特币挖矿是一门高耗能的行业。无论是矿机芯片制造,还是比特币挖矿本身,都需要耗费大量电力资源。根据The Outline的数据,比特币挖矿需要5000MW的电力。这一数字接近全球发电量的近1%。

而区块链的基础是分布式记账,既加密信息多点存储,在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分配计算上都将耗费极大的电力,这与比特币的特征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区块链的发展,首要的一步是供电,其次是算法的优化减少能耗。如果这两个问题没有有效地解决,一切大范围的区块链发展都是空谈。


真相五:区块链本身不产生价值

单纯地以区块链存证数据这事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只有当数据与现实世界、精神世界的某些东西有所联系才会产生价值。

首先区块链技术是多种已有技术的组合应用,它是由技术保障的共识机制,它仅代表了一套可靠的公认的“规则”。但它本身并不代表“价值”。区块链最大的作用是减少产业活动中的信任成本,如果某个行业对信任成本的要求很低,如化工,钢铁,制造业,那么他的优化空间相比架构运营区块链的成本就会很低,那么这个产业的区块链可以说就是不经济的。


真相六:区块链应用尚未产生经济价值

区块链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区块链技术有可能会是一场改变生活的应用革命,类似灯泡、汽车、火车、飞机等,会逐渐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正如每次社会技术革命都需要时间一样,区块链技术引起的变革也将需要一个长期的接受过程。


真相七:底层技术,共识算法国内并不领先

虽然中国的区块链专利很多,例如审计、清算、账务、访问控制、查询等技术分支,申请量占比达到80%以上,但是对于区块链核心技术分支,如储存器管理、数据修改、共识机制、密码安全、智能合约涉及较少,相关专利申请占比不足15%,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块链专利申请的质量。美国与中国不同,虽然专利申请量少于中国,但是其专利申请主要涉及区块链核心技术分支,如储存器管理、数据修改、共识机制,密码安全等,占比达到32.6%。

专家认为,中国在传统IT技术上的一些短板,会影响到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探索。国外尤其是美国,在区块链基层技术架构、开源社区等方面还是领先的。我们国内的一些应用,有过半都是在超级账本、以太坊等国外开发的架构上进行的。因此,在关键底层技术、共识算法等方面,我国还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弥补底层技术缺乏等方面的短板。


真相八:国内区块链技术以大企业为主

目前我国前十大区块链公司,主要是阿里巴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平安科技(平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腾讯、百度等大企业。因为这些大企业在包括保险、金融服务、供应链、医疗和贸易融资等区块链应用的领域,都具备一些优势,有利于区块链产品的试错和探索。


真相九:最火的区块链投资是都是投给“卖铲人”

据不完全统计,真格基金参与投资的区块链项目包括Lambda、火币、币世界、Cortex、yee chain、DATA等多个项目。其中多个被投资公司是专业挖矿的“卖铲人”。

红杉资本及其他国内顶级风险投资公司也纷纷投资了比特大陆。据了解,比特大陆是全球最大矿机生产商,重心不在区块链的应用。


真相十:多数上市公司蹭区块链热点没有意义

A股目前区块链板块的股票总市值超过了1.85万亿,前一个月有2次排进了热门概念前十。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蹭热度是一种惯用伎俩,甚至是一种“高级的商业手段”。如果是真正脚踏实地研究并采用区块链,这样的上市公司自然会受到欢迎,在未来或许会有一席之地。

否则只靠蹭热点是没有意义的,就跟股价一样,炒作时热火朝天,炒过之后,一地鸡毛,对公司的整体运用作用不大。如迅雷2017年10月,在玩客云的发布会上,迅雷CEO陈磊高调喊出了“All

in”区块链的口号。随后迅雷股票开启了疯狂的上涨模式,从5美元左右,一个月时间冲高到了27美元,股价上涨了5倍多,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后来,迅雷股价又像“过山车”一样,整体股价下跌超过了90%,前段时间仅为2美元左右,市值在1.6亿美元左右。


//假象//

假象一:比特币是“中本聪”发明

目前大家比较同意的说法是一个美籍日本人中本聪设计的。但尽管所谓的线索漫天遍野,但没有一条能完全说明中本聪是谁。至于中本聪本人,其从未在公开渠道露面,此人不仅对外沟通的方式都经过加密,其本人公布的信息亦值得怀疑。

唯一确定的是,比特币的发明正是希望能在更多的领域保护个人隐私。有人说“中本聪”就是区块链本尊。换句话说,“中本聪”是一个符号,而试图建立密码学货币的先驱们都是“中本聪”。


假象二:所有的区块链都是“不可篡改”的

区块链信息都是不能更改的么?一般情况下,公链破解存在困难,但私有链破解的难度“各有千秋”,也并非不能修改。

私有链向满足特定条件的个人开放,由于读取收据的隐私权受限,参与者难以获得私有链上的数据,隐私保障更好。但私有链在节点偏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普通计算机读写修改。

而公有链在量子计算机存在的情况下也存在破解可能。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几分钟内从公钥推算出私钥,在知道所有的私钥后,加密也就宣告被破解。当然,量子计算机什么时候问世是一个问题,而数字货币协议也在不断的加入新的加密标准,但量子计算机带来的潜在威胁,需要引起投资者的重视。


假象三,所有区块链都是“去中心化”的

事实上,大部分提到的“去中心化”都是指分布式记账,而不是指“中心化的信用背书”。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大部分可以被投入应用的区块链技术,都需要中心化的信用背书。即便是央行也在公开场合,主板报纸上不止一次提过“去中心化”与数字货币的理念背道而驰。

此外,真正的“去中心化”是对公链的准确描述,对私链则几乎完全不适用——私有链由选定的用户组访问,这些用户有权在该账本上进行输入、验证、记录和交换数据。因而,私有链的运行节点就少,这变成了一种没有中心化控制的与其他各方共享数据的技术。如果有中心化控制能力,那就是数据库,应该被认为是数据库进行评估和比较,那么也就和中央数据库没区别。


假象四:“去中心化”是我国倡导的理念

去中心化是指记账方式,而不是指管理者不参与。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2018中国金融论坛上指出:“货币是要用于消费流通的,现在市面上的所谓虚拟货币更多属于资产,而非货币。有可信云的存在将来就有可信链,尤其现在的区块链代码开源,很容易就能做一个。狄刚认为虚拟货币还是需要一定的中心背书。”


假象五:区块链能提升所有产业的经济效率

区块链能够产生信用价值,但这些信用价值是建立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维护上。区块链基础设施需要耗费电能,网络基建,降低信任成本能力有限,增加交易成本的可能性却极大,并非所有行业都适用于区块链——比如涪陵榨菜要用区块链验证品牌就显得很多余。

比如,目前的比特币公链处理交易速率非常慢(一秒七次),相比支付宝,国有银行动辄一秒亿计的交易体量,根本无法提至应用阶段。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区块链技术,每个区块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不能像网络那样无穷大,把它应用在金融领域,反而会降低效率。

此外,区块链没有通用的协议,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岛”;尤为重要的是,区块链只对链上的信息保真,但如果输入的本身就是错误信息,那么区块链也是会如实记载,区块链的真实性问题也很严重。解决真实性问题,则需要有配套的制度,这些都是区块链的管理成本。

所以,区块链的发展,还尚待时日。


假象六:支持区块链=支持虚拟货币

首先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区块链下面衍生比特币,比特币是第一个虚拟的加密货币。除比特币以外的虚拟货币,目前有市面几百种以上。

其次,国家鼓励支持区块链,是支持区块链技术创新,鼓励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不是支持虚拟货币的短期炒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表示,虚拟货币发展,取决于法律、技术、政府态度、社会共识等很多因素,从目前应用看,虚拟货币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未来,全球主权国家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一定越来越严。

另外,以“虚拟货币”为幌子进行网路传销项目、发行虚拟货币、炒作空气币以及搞资金盘的行为,是国家坚决打击和禁止的。


假象七:数字货币发行量有限,能够防止通货膨胀

货币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货币超发。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实际上,只是单纯地全额缴纳准备金也不行。

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M0,也就是取代纸币,发行量以中心化的背书和需求为主。通货膨胀取决于M2和M3,货币乘数,经济运行效率;区块链技术能够帮助央行有效地监控货币流向,但不能取代央行宏观调控政策本身。


假象八:中国支持区块链利好比特币

国内发展区块链的基础,包括法定数字货币和产业区块链应用,预计并不会建立在赋予全球公链记账价值的比特币身上。

简单来说,国内应用区块链落地产业,可能和公链比特币没啥关系,比特币的记账价值不会因此提升,市场上的操作则多数基于“情绪交易”。


假象九:虚拟货币是官方打压的对象

中国政府打压的不是虚拟货币,而是接着虚拟货币的幌子,展开的诈骗、传销、违法集资等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证明虚拟货币作为货币是可行的,中国政府甚至在考虑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政府的措施,也是希望虚拟货币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国际方面,美国国税局2014年就已经开始对虚拟货币税收规则进行修订;日本方面也早已经启动了向虚拟货币交易所发放牌照的程序,虚拟货币交易所将纳入金融厅的监管范围。


假象十:区块链未来应用最多的是金融领域

一般认为,区块链应用最多的是金融领域。但客观来看,目前区块链应用在金融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实际应用至少要在三四年以后出现,但可能会比人们预计的要早一些。此外,区块链如果应用在金融领域。人们对于金融风险控制创新技术等,需要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在国外,区块链应用比较成熟的是政府治理、公共应用和金融行业。如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将区块链应用于企业IPO审核,公司可以把从诞生以来的股权信息、股东权益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缩短交易所的审核时间。公共领域主要是食品安全溯源、药品溯源等应用。

公证,可能是国内区块链应用最多的领域,因为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区块链可以证明信息的存储时间以及所存储信息的真实性。只需要创建一个区块链,然后鼓励人们将信息放在区块链系统里就可以。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关于作者: szhbsd

热门文章